虛假訴訟能否構成詐騙罪 虛假訴訟能不能構成侵權行為
發布時間:2022-03-19已瀏覽: 27 人來源:五律網整理
下面是(五律網)法學編輯部小五為大家分享“關于虛假訴訟能否構成詐騙罪 虛假訴訟能不能構成侵權行為”的專業知識,一起來學習吧。
一、虛假訴訟能否構成詐騙罪?
答:虛假訴訟一般不構成詐騙罪。虛假訴訟是指,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二、虛假訴訟能不能構成侵權行為?
幾年前幫老同學打假官司
沒想到不僅害自己被判了刑
還被認定構成侵權行為
被判賠償200多萬元!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向社會公開發布10件整治虛假訴訟典型案例,其中,案例五的虛假訴訟行為人被追究刑事責任且判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當事人因虛假訴訟行為被追究刑事責任后,仍應當為其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案件回顧
王華(化名)今年50多歲,早年來杭州闖蕩,白手起家闖出了一番事業。他的老同學劉清(化名)是龍游縣一家制造企業的老板。
2015年因經營不善等原因,劉清的公司嚴重資不抵債。眼看著進入訴訟的案件越來越多,公司和自己的財產都將被執行分配,劉清想出了一個保住財產的法子——搶在其他債權人申請執行之前,找人虛構抵押債權,用虛假訴訟的方式保住部分財產。
老同學王華成了他求助的第一人選。面對劉清幾次三番的懇求,王華心軟答應幫忙。
2015年2月,王華與劉清名下公司簽訂了虛假合同,虛構公司將機器設備等資產抵押給王華并借款200萬元的事實,還將機器設備等資產的價值約定為370萬余元。
為把戲做全套,雙方還辦理了抵押登記手續,偽造了200萬元的銀行流水憑證,又授權由劉清全權處置抵押物及接受抵押款。
2016年初,劉清以王華的名義,憑借合同、借條、銀行流水憑證等虛假證據,騙取法院的判決。至此,劉清名正言順地轉移走了本該用于清償真正債權人的資產。
2017年初,劉清公司鍋爐設備改造獲得的政府補助款被法院強制執行。劉清又串通王華通過執行異議的方式,提出該鍋爐設備系抵押給王華的財產,企圖將補助款以優先受償為由變相占為己有。
法院經審查,駁回了王華的異議請求,還發現了兩人存在虛假訴訟的情況,向公安機關移送了線索。二人見事情敗露,向公安機關投案并交代了虛假訴訟行為。
劉清因犯虛假訴訟罪被龍游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并處罰金5萬元;王華因犯虛假訴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2萬元。二人串通騙取的民事判決最后也被法院撤銷。
兩人被判刑后,劉清的公司被宣告破產,沒有財產可供清償,包括張斌(化名)在內的8位債權人共1400余萬元債權無法受償。
“公司破產了,劉清也沒錢,我們債權人受損的利益怎么挽回?”張斌遂代表全體債權人提起訴訟,要求王華在虛假訴訟中幫助轉移的370萬余元抵押物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對此,王華表示自己雖參與虛假訴訟,但純屬無償幫忙,并未直接處分過任何抵押財產,不構成侵權,而且自己為此已經受過刑事處罰,不應當再承擔民事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王華與劉清共謀實施虛假訴訟,導致了債權人債權無法受償的結果,二人的行為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構成共同侵權,王華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抵押物價值370余萬元是基于賬面價值計算,最終法院酌定按照案涉財產的實際可變現價值計算損失,判決王華應向張斌等8名債權人賠償222萬余元,并歸入公司財產。
王華不服,提起上訴。日前,衢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說法:
1、虛假訴訟致人損害,是否構成民事侵權?
虛假訴訟致人損害符合侵權行為一般特征和構成要件,屬于侵權行為。行為人因虛假訴訟致人損害的,受害人有權依據有關侵權責任的相關規定要求虛假訴訟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王華協助劉清偽造銀行流水、簽訂虛假合同、提起虛假訴訟、委托劉清處置財產、提起執行異議等,導致了損害結果即債權人債權受償不能之發生。這一系列行為的根本目的和客觀后果均是對抗案涉公司債權人實現債權、阻撓對公司資產的執行。王華對其協助劉清實施上述行為的目的和法律后果均應當具有明確的預見,并對劉清予以協助和配合,唯有二人采取共同的行動才足以導致本案損害結果的最終發生,故二人虛假訴訟行為構成共同侵權。
2、虛假訴訟行為人在被追究刑事責任后,是否還應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部分犯罪行為在觸犯刑法的同時又具有民事侵權的特征,從而產生刑事、民事兩種法律責任。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王華雖然已經被追究了刑事責任,但其與劉清共謀的虛假訴訟行為構成共同侵權,王華應當對損害結果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虛假訴訟不僅嚴重侵害當事人及案外人的合法權益,而且擾亂正常的訴訟秩序,損害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破壞社會誠信。讓虛假訴訟行為人在承擔敗訴風險之外,既受到刑事處罰,又被依法追究民事賠償責任,這對于有效震懾不法行為人,保障受侵害人之合法權益都具有積極意義。
。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零七條【妨害作證罪】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四條: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七條: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防范和制裁虛假訴訟的指導意見》第十二條:虛假訴訟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虛假訴訟參與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虛假訴訟能提起民事賠償嗎?
可以。根據《刑法》,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行為人主觀上沒有特定的主觀目的,不論是否謀取利益,謀取的利益是正當利益還是不正當利益的,均能構成本罪。如行為人為了要回借款,但礙于臉面不好意思開口,遂將債權虛假轉讓他人,由他人提起訴訟討還借款的。這種情況,也符合本罪所規定的客觀危害行為。
免于刑事責任條件有哪些?
免除刑事責任的情形有:
1、情節明顯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
二、犯罪已過追訴期限的;
三、經特赦免處罰;
4、其他法律規定免除刑事責任的。
訴訟代理人偽造證據罪的刑事責任是什么?
依據刑法規定,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未成年離家出走立案標準?
公安機關對失蹤案立案須具有6個方面的顯著特征:失蹤現場有明顯被侵害痕跡的;人與機動車同時失蹤或攜帶大量財物失蹤的;有證人證明失蹤人員遭到侵害的;失蹤人員失蹤前與他人有重大矛盾糾紛的;未滿14周歲失蹤,超過48小時的;失蹤原因不明、超過3個月未歸的。
犯了有價證券詐騙罪怎么處罰?
犯了有價證券詐騙罪的處罰:
1、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溫馨提示:了解更多法律問題,歡迎咨詢五律網,為您分配本地可靠專業律師,一對一高效法律解答。
? 問題解答
一、虛假訴訟能否構成詐騙罪?
答:虛假訴訟一般不構成詐騙罪。虛假訴訟是指,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二、虛假訴訟能不能構成侵權行為?
幾年前幫老同學打假官司
沒想到不僅害自己被判了刑
還被認定構成侵權行為
被判賠償200多萬元!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向社會公開發布10件整治虛假訴訟典型案例,其中,案例五的虛假訴訟行為人被追究刑事責任且判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當事人因虛假訴訟行為被追究刑事責任后,仍應當為其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案件回顧
王華(化名)今年50多歲,早年來杭州闖蕩,白手起家闖出了一番事業。他的老同學劉清(化名)是龍游縣一家制造企業的老板。
2015年因經營不善等原因,劉清的公司嚴重資不抵債。眼看著進入訴訟的案件越來越多,公司和自己的財產都將被執行分配,劉清想出了一個保住財產的法子——搶在其他債權人申請執行之前,找人虛構抵押債權,用虛假訴訟的方式保住部分財產。
老同學王華成了他求助的第一人選。面對劉清幾次三番的懇求,王華心軟答應幫忙。
2015年2月,王華與劉清名下公司簽訂了虛假合同,虛構公司將機器設備等資產抵押給王華并借款200萬元的事實,還將機器設備等資產的價值約定為370萬余元。
為把戲做全套,雙方還辦理了抵押登記手續,偽造了200萬元的銀行流水憑證,又授權由劉清全權處置抵押物及接受抵押款。
2016年初,劉清以王華的名義,憑借合同、借條、銀行流水憑證等虛假證據,騙取法院的判決。至此,劉清名正言順地轉移走了本該用于清償真正債權人的資產。
2017年初,劉清公司鍋爐設備改造獲得的政府補助款被法院強制執行。劉清又串通王華通過執行異議的方式,提出該鍋爐設備系抵押給王華的財產,企圖將補助款以優先受償為由變相占為己有。
法院經審查,駁回了王華的異議請求,還發現了兩人存在虛假訴訟的情況,向公安機關移送了線索。二人見事情敗露,向公安機關投案并交代了虛假訴訟行為。
劉清因犯虛假訴訟罪被龍游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并處罰金5萬元;王華因犯虛假訴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2萬元。二人串通騙取的民事判決最后也被法院撤銷。
兩人被判刑后,劉清的公司被宣告破產,沒有財產可供清償,包括張斌(化名)在內的8位債權人共1400余萬元債權無法受償。
“公司破產了,劉清也沒錢,我們債權人受損的利益怎么挽回?”張斌遂代表全體債權人提起訴訟,要求王華在虛假訴訟中幫助轉移的370萬余元抵押物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對此,王華表示自己雖參與虛假訴訟,但純屬無償幫忙,并未直接處分過任何抵押財產,不構成侵權,而且自己為此已經受過刑事處罰,不應當再承擔民事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王華與劉清共謀實施虛假訴訟,導致了債權人債權無法受償的結果,二人的行為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構成共同侵權,王華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因抵押物價值370余萬元是基于賬面價值計算,最終法院酌定按照案涉財產的實際可變現價值計算損失,判決王華應向張斌等8名債權人賠償222萬余元,并歸入公司財產。
王華不服,提起上訴。日前,衢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說法:
1、虛假訴訟致人損害,是否構成民事侵權?
虛假訴訟致人損害符合侵權行為一般特征和構成要件,屬于侵權行為。行為人因虛假訴訟致人損害的,受害人有權依據有關侵權責任的相關規定要求虛假訴訟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王華協助劉清偽造銀行流水、簽訂虛假合同、提起虛假訴訟、委托劉清處置財產、提起執行異議等,導致了損害結果即債權人債權受償不能之發生。這一系列行為的根本目的和客觀后果均是對抗案涉公司債權人實現債權、阻撓對公司資產的執行。王華對其協助劉清實施上述行為的目的和法律后果均應當具有明確的預見,并對劉清予以協助和配合,唯有二人采取共同的行動才足以導致本案損害結果的最終發生,故二人虛假訴訟行為構成共同侵權。
2、虛假訴訟行為人在被追究刑事責任后,是否還應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部分犯罪行為在觸犯刑法的同時又具有民事侵權的特征,從而產生刑事、民事兩種法律責任。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王華雖然已經被追究了刑事責任,但其與劉清共謀的虛假訴訟行為構成共同侵權,王華應當對損害結果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虛假訴訟不僅嚴重侵害當事人及案外人的合法權益,而且擾亂正常的訴訟秩序,損害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破壞社會誠信。讓虛假訴訟行為人在承擔敗訴風險之外,既受到刑事處罰,又被依法追究民事賠償責任,這對于有效震懾不法行為人,保障受侵害人之合法權益都具有積極意義。
。
? 法律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零七條【妨害作證罪】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四條:侵權人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依法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七條: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防范和制裁虛假訴訟的指導意見》第十二條:虛假訴訟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虛假訴訟參與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擴展閱讀
虛假訴訟能提起民事賠償嗎?
可以。根據《刑法》,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行為人主觀上沒有特定的主觀目的,不論是否謀取利益,謀取的利益是正當利益還是不正當利益的,均能構成本罪。如行為人為了要回借款,但礙于臉面不好意思開口,遂將債權虛假轉讓他人,由他人提起訴訟討還借款的。這種情況,也符合本罪所規定的客觀危害行為。
免于刑事責任條件有哪些?
免除刑事責任的情形有:
1、情節明顯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
二、犯罪已過追訴期限的;
三、經特赦免處罰;
4、其他法律規定免除刑事責任的。
訴訟代理人偽造證據罪的刑事責任是什么?
依據刑法規定,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未成年離家出走立案標準?
公安機關對失蹤案立案須具有6個方面的顯著特征:失蹤現場有明顯被侵害痕跡的;人與機動車同時失蹤或攜帶大量財物失蹤的;有證人證明失蹤人員遭到侵害的;失蹤人員失蹤前與他人有重大矛盾糾紛的;未滿14周歲失蹤,超過48小時的;失蹤原因不明、超過3個月未歸的。
犯了有價證券詐騙罪怎么處罰?
犯了有價證券詐騙罪的處罰:
1、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溫馨提示:了解更多法律問題,歡迎咨詢五律網,為您分配本地可靠專業律師,一對一高效法律解答。
